電商的迅猛發展帶動了物流快遞行業的發展。2015年上半年,全國快遞包裹同比增長25.6億件。
哪些城市的貢獻大呢?
長三角、珠三角集中
阿里研究院物流研究專家粟日分析說,國家郵政局公布的快遞包裹數指的是“發出包裹數”,快遞服務收入指的是注冊地在該城市的規模以上快遞企業收入,可能包括在外地的業務產生的收入,比如加盟費。因此,快遞包裹數量相比快遞服務收入,能更好地反映一個城市電子商務的發展狀況。
阿里研究院根據國家郵政局發布的“快遞包裹數”分析發現,今年上半年,對快遞包裹增長貢獻大的前三個城市是廣州、東莞和杭州,排名第四至第十 位的城市依次為深圳、上海、金華、北京、南京、蘇州和溫州。這十個城市新增的包裹量合計占全國的49.3%。從地理分布來看,六個城市位于長三角,三個位 于珠三角。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稅系主任林江對《財經日報》分析,產業結構特點是各地電商發展差異的一個重要原因。廣東、浙江和江蘇是我國輕工業發達的省份,而輕工業產品如食品、日用品、衣服等是容易在網絡上銷售的,因此這些地方發出的包裹也多。
以省份來看,在這十大城市中,廣東和浙江各有3個城市,江蘇則有2個。其中廣東的廣州、東莞和深圳三座城市分列1、2、4位,三城新增包裹量占全國的22.5%。
浙江則有杭州、金華和溫州三個城市。據不完全統計,杭州集聚全國超過三分之一的電子商務網站,同時,在電子支付、云計算、快遞、網絡營銷、信息 技術、運營服務等領域涌現眾多專業的電子商務服務商。預計到2015年,杭州電子商務服務業收入將達到1000億元,創造60萬個網上就業崗位。
在十大城市中,金華是的一個三線城市,不過其新增包裹數高居全國第六,這是因為金華下轄的義烏實在太“猛”。
作為中國大的小商品集散地,2014年義烏電子商務交易額達1153億元,當地網商在各大電子商務平臺開通的賬戶總數超過24萬個,遠遠超過實體商鋪的數量。在阿里研究院發布的2014年中國“電商百佳縣”榜單中,義烏名列榜首。
廣州總量躍居
通過分析各城市網商密度數據,阿里研究院發現:廣州、金華、蘇州分別是廣東、浙江、江蘇三省“大眾電商創業”活躍的城市。在這些城市,一大批小企業和創業者通過電子商務創業,這一定程度上反映在快遞數據的增長上。
其中,廣州的包裹數從去年上半年位居全國第二,到今年一舉超過上海位居全國,增速也高達42%,新增包裹量占全國的9.23%。
廣東商業經濟學會會長、廣東財經大學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先慶對本報分析稱,廣州是國際商貿中心城市,很多專業市場就是電商拿貨的地方。“很多 電商可能在北京、上海等地,但他們發貨相當大一部分都是從廣州發出去。那些工廠的貨往往在這些市場里。它們是貨源地、工廠店,這是珠三角制造業的優勢。”
“廣州的商貿基因優勢太明顯了。”廣州一家電商企業市場部人士告訴記者,這兩年大量的電商、微商涌現。
不過,作為傳統的商貿中心,廣州一直缺乏相應的電商巨頭。對此,王先慶說,在電商方面,廣州電商的龍頭企業確實不如浙江等地,“但廣州也好,珠三角也好,中小型電商企業特別多,這也是廣州的特點。”
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城市是“工廠”東莞。東莞新增包裹量不僅位居全國第二,而且其增速高達109.7%,在十個城市中位居。
林江說,廣東的制造業基礎和優勢是全國好的,這幾年珠三角各地對電商發展也高度重視,如東莞在2013年就專門制定了電商發展規劃,支持力度相當大。
在電商快速發展的同時,東莞的內外銷結構也發生了變化。東莞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東莞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銷率為96.6%,內外銷比例調整為54.9:45.1,內銷比例比上年同期提高3.2個百分點。
東莞市統計局指出,電子商務、互聯網+等新業態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和支撐作用日益突出,市場新增登記主體數量增長較快,經濟發展活力增強。由于電子商務發展迅猛,帶動郵政業務量增長105.3%,快遞業務量增長109.7%。
林江分析稱,電商的發展進一步突破地理空間的制約和地方貿易壁壘。在金融危機之后,我國的外貿出口已經達到了“臨界點”,要再恢復以往的高速增長已不大可能,因此廣東這幾年也下定決心在拓展內需上做文章,加快電子商務的發展有利于進一步發揮廣東制造業的優勢。
廣東省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在網上購物方面,全省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通過公共網絡實現商品零售額364.11億元,大幅增長 52%,占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4%,拉動消費增長1.1個百分點。網購的帶動快遞業務迅猛增長,上半年廣東全省完成快遞業務20.68億件, 同比增長50.8%,快遞業務量占全國的近四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