鈉一般以帶有三個結晶水的三水合鈉形式存在。三水合鈉為無色透明或白色顆粒結晶,遇到空氣時可被風化,可燃。易溶于水,微溶于,不溶于 。溫度達到123℃高溫時失去結晶水。但是正常通常濕法提取出的有 醋酸的味道。水中發生 水解。
中文名鈉
英文名Sodium acetate trihydrate
別 稱為結晶及三水; 鈉;三水; 三水鈉
化學式CH3COONa/ 分子式CH3-COO-Na.3H2O
分子量82/ 136.08
安全性
儲運條件
化學反應
制取甲烷
(脫羧反應)
反應物:,堿石灰。
條件: 加熱
說明:堿石灰中的生石灰CaO不參與反應,它的作用是除去NaOH中的水分、減少NaOH與玻璃的作用,防止試管炸裂,同時也使反應混合物疏松,便于甲烷氣體的排出。
與濃
(濃)
(氣體)
條件: 加熱
現象: 有刺激性氣體產生,是復分解反應。
說明:這是實驗室制取比較純凈的的方法。
與鹵代烷
(如:溴乙烷)可用來產生 酯:
此反應可以用 銫鹽來催化。
簡易制備
用具:純堿、食醋、容器(如廢棄飲料瓶,易拉罐)、塑料棒、小勺。
步驟:
① 將食醋2勺半倒入容器內,加入半勺純堿。
②用塑料棒不斷攪拌均勻,使其盡量溶解。
③處理實驗區,將1:10稀釋的實驗廢液倒掉,以免污染環境。
現象:迅速有大量氣泡溢出,純堿被逐漸溶解
優點:方法簡便、材料便于尋找,在家中便可以體會到實驗的樂趣。
缺點:不可以將生成的用來實驗,沒有處理設施,實驗精度差。
原理:(產生原因是弱酸的部分電離)
魔術用途:可用來表演水中抓冰魔術
含量測定
實驗目的
1.掌握非水溶液酸堿滴定的原理及操作。
2.掌握結晶紫指示劑的滴定終點的判斷方法。
實驗原理
在水溶液中,是一種很弱的堿(pKb=9.24),不能在水中用強酸準確滴定,因此需用非水滴定法。選擇適當的溶劑如冰醋酸則可大大提高的堿性,可以為標準溶液進行滴定,其滴定反應為:鄰二甲酸氫鉀常作為標定標準溶液的基準物,其反應如下:由于測定和標定的產物為和,它們在非水介質中的溶解度都較小,故滴定過程中隨著標準溶液的不斷加入,慢慢有白色混濁物產生,但并不影響滴定結果。本實驗選用酐、冰醋酸混合溶劑,以結晶紫為指示劑,用標準高氯酸-冰醋酸溶液滴定。
儀器試劑
1.儀器:25mL酸式滴定管,250mL錐形瓶。
2.試劑:
(1)(0.1mol·L-1):在700~800mL的冰醋酸中緩緩加入72%(質量比)的高氯酸8.5mL,搖勻,在室溫下緩緩滴加酐24mL,邊加邊搖,加完后再振搖均勻,冷卻,加適量的冰醋酸,稀釋至1L,搖勻,放置24h(使酐與溶液中水充分反應)。
(2)結晶紫指示劑:0.2g結晶紫溶于100mL冰醋酸溶液中。
(3)冰醋酸(A.R)
(4)鄰二甲酸氫鉀(A.R)
(5)酐(A.R)
實驗步驟
1.滴定劑的標定
準確稱取0.15~0.2g于干燥錐形瓶中,加入冰醋酸20~25mL使其溶解,加結晶紫指示劑1滴,用(0.1mol/L)緩緩滴定至溶液呈穩定藍色(略帶紫色),即為終點,平行測定三份。取相同量的冰醋酸進行空白試驗校正。根據的質量和所消耗的的體積,計算溶液的濃度。
2.含量的測定
準確稱取0.1g無水(0.25g試樣三水),置于潔凈且干燥的250mL錐形瓶中,加入20mL冰醋酸使之完全溶解,再加5mL酐,加結晶紫指示劑1滴,用0.1mol/L標準溶液滴至溶液由紫色轉變為藍色,即為終點。平行測定三份,并將結果用空白試驗校正。根據所消耗的體積(mL),計算試樣中的質量分數。
注意事項
1.酐
2.是由2個醋酸分子脫去1分子
而成,它與
作用發生劇烈反應,反應式為:
同時放出大量的熱,過熱易引起爆炸,因此,配制時不可使高氯酸與 酐直接混合,只能將緩緩滴入到冰醋酸中,再滴加酐。
分類
早先,人們已知的有機物都從動植物等有機體中取得,所以把這類化合物叫做有機物。到19世紀20年代,科學家先后用無機物人工合成許多有機物,如尿素CO(NH 2) 2、 醋酸CH 3COOH、脂肪等等,從而打破有機物只能從有機體中取得的觀念。但是,由于歷史和習慣的原因,人們仍然沿用有機物這個名稱。
“有機”這歷史性名詞,可追溯至19世紀,當時 生機論者認為有機化合物只能以生物(life-force,vis vitalis )合成。此理論基于有機物與“無機”的基本分別,無機物是不會被生命力合成而來。但后來這理論被推翻,1828年,德國化學家維勒(Friedrich Wohler)首次用無機物氰酸銨合成了有機物 ---- 尿素{CO(NH 2) 2}。但這個重要發現并沒有立即得到其他化學家的承認,因為氰酸銨尚未能用無機物制備出來。直到柯爾柏(H . Kolbe)在1844年合成了醋酸(CH 3COOH),柏賽羅(M . Berthelot)在1854年合成了油脂等,有機化學才進入了合成時代,大量的有機物被用人工的方法合成出來。
人類使用有機物的歷史很長,上幾個 文明古國很早就掌握了釀酒、造醋和制飴糖的技術。據記載中國古代曾制取到一些較純的 有機物質,如沒食子酸(982--992)、(1522年以前)、(1037--1101)等;16世紀后期西歐制得了 、硝酸乙酯、氯乙烷等。由于這些有機物都是直接或間接來自動植物體,因此,那時人們僅將從動植物體內得到的物質稱為有機物。
人工合成有機物的發展,使無機物可以合成有機物 ,更使人們清楚地認識到,在有機物與無機物之間并沒有一個明確的界限,但在它們的組成和性質方面確實存在著某些不同之處。從組成上講,所有的有機物中都含有碳,多數含氫,其次還含有氧、氮、鹵素、硫、磷等,因此,化學家們開始將有機物定義為含碳的化合物。
因此鈉是有機物。有機物指的是“含碳的化合物”,但要除去CO、CO2、H2CO3、碳酸鹽。就是說,除了CO、CO2、H2CO3、碳酸鹽外,其他含碳的化合物都是有機物。但是要注意不是所有的有機物都是共價化合物.比如“二茂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