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位移的精確模擬輸出
內置線性化電路可精確輸出位移值
微小位移的精確模擬輸出
Keyence的EX-200系列以F.S的. 0.04%的解析度(EX-305感側頭解析度為0.4 μm)來測量目標物。有兩種模逆輸出(電壓/電流)可供連接到胃部設備。
F.S.的±1%的線性度
EX-200系列使用內置線性化電路,可以精確輸出位移值。
自動歸零功能
按下自動歸零鍵即可將電壓輸出值設定至0V。而使用標準目標物作零點調節時只要簡單的按下自動歸零鍵即可。因而使變換產品時的傳感器安裝工作變得快速簡便。(提供外部控制端子)
高反應速度
EX-200系列提供高達18kHz(以EX-305)的反應頻率,可以測量快速擺動的目標物。
自動歸零鍵
按下自動歸零(ZERO)鍵可以把當前的電壓輸出設定為0V(電流輸出為4mA)。只要按下ZERO鍵即可完成參考目標物的零值調節。在產品更換時可以容易而快速地設定傳感器。
警報功能
?若感側頭損壞或纜線未連接,ALARM LED指示燈即會亮起。同時會輸出警報信號。
? 若目標物超出測量距離之外,OVER LED指示燈即會亮起。操作者利用OVER指示燈即可容易地調節傳感器的位置。
感側頭外殼符合IP-67等級
這樣的感側頭有四種,包括精巧型與長距離型。
特性
EX-200系列提供高達18kHz(以EX-305)的反應頻率,可以測量快速擺動的目標物。
- F.S.的±1%的線性度
- 可達18kHz的高反應速度
- F.S.的0.04%的解析度
- IP-67級感側頭外殼
柔性制造 簡介 柔性制造技術(FMS)是對各種不同形狀加工對象實現程序化柔性制造加工的各種技術的總和。柔性制造技術是技術密集型的技術群,凡是側重于柔性,適應于多品種、中小批量(包括單件產品)的加工技術都屬于柔性制造技術。 柔性可以表述為兩個方面。方面是系統適應外部環境變化的能力,可用系統滿足新產品要求的程度來衡量;第二方面是系統適應內部變化的能力,可用在有干擾(如機器出現故障)情況下,這時系統的生產率與無干擾情況下的生產率期望值之比可以用來衡量柔性。“ 柔性”是相對于“剛性”而言的,傳統的“剛性”自動化生產線主要實現單一品種的大批量生產。其優點是生產率很高,由于設備是固定的,所以設備利用率也很高,單件產品的成本低。但價格相當昂貴,且只能加工一個或幾個相類似的零件。如果想要獲得其他品種的產品,則必須對其結構進行大調整,重新配置系統內各要素,其工作量和經費投入與構造一個新的生產線往往不相上下。剛性的大批量制造自動化生產線只適合生產少數幾個品種的產品,難以應付多品種中小批量的生產。隨著社會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場更加需要具有特色、符合顧客個人要求樣式和功能千差萬別的產品。激烈的市場競爭迫使傳統的大規模生產方式發生改變,要求對傳統的零部件生產工藝加以改進。傳統的制造系統不能滿足市場對多品種小批量產品的需求,這就使系統的柔性對系統的生存越來越重要。隨著批量生產時代正逐漸被適應市場動態變化的生產所替換,一個制造自動化系統的生存能力和競爭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它是否能在很短的開發周期內,生產出較低成本、較高質量的不同品種產品的能力。柔性已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 分類 ●機器柔性 當要求生產一系列不同類型的產品時,機器隨產品變化而加工不同零件的難易程度。 ●工藝柔性 一是工藝流程不變時自身適應產品或原材料變化的能力;二是制造系統內為適應產品或原材料變化而改變相應工藝的難易程度。 ●產品柔性 一是產品更新或完全轉向后,系統能夠非常經濟和迅速地生產出新產品的能力;二是產品更新后,對老產品有用特性的繼承能力和兼容能力。 ●維護柔性 采用 工業自動化 多種方式查詢、處理故障,保障生產正常進行的能力。 ●生產能力柔性 當生產量改變、系統也能經濟地運行的能力。對于根據訂貨而組織生產的制造系統,這一點尤為重要。 ●擴展柔性 當生產需要的時候,可以很容易地擴展系統結構,增加模塊,構成一個更大系統的能力。 ●運行柔性 利用不同的機器、材料、工藝流程來生產一系列產品的能力和同樣的產品,換用不同工序加工的能力。 柔性制造系統 是有一個由計算機集成管理和控制的、用于高效率地制造中小批量多品種零部件的自動化制造系統。它具有: ●多個標準的制造單元,具有自動上下料功能的數控機床; ●一套物料存儲運輸系統,可以在機床的裝夾工位之間運送工件和刀具;FMS是一套可編程的制造系統,含有自動物料輸送設備,能在計算機的支持下實現信息集成和物流集成,它 ●可同時加工具有相似形體特征和加工工藝的多種零件; ●能自動更換刀具和工件; ●能方便地上網,容易于其它系統集成; ●能進行動態調度,局部故障時,可動態重組物流路徑。 FMS規模趨于小型化、低成本,演變成柔性制造單元FMC,它可能只有一臺加工中心,但具有獨立自動加工能力。有的FMC具有自動傳送和監控管理的功能,有的FMC還可以實現24小時無人運轉。用于裝備的FMS稱為柔性裝備系統(FAS)。 智能制造 簡介 智能制造(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IM)是一種由智能機器和人類專家共同組成的人機一體化智能系統,它在制造過程中能進行智能活動,諸如分析、推理、判斷、構思。和決策等。通過人與智能機器的合作共事,去擴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類專家在制造過程中的腦力勞動。它把制造自動化的概念更新,擴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 談起智能制造,首先應介紹日本在1990年4月所倡導的“智能制造系統IMS”國際合作研究計劃。許多發達國家如美國、歐洲共同體、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參加了該項計劃。該計劃共計劃10億美元,對100個項目實施前期科研計劃。 毫無疑問,智能化是制造自動化的發展方向。在制造過程的各個環節幾乎都廣泛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專家系統技術可以用于工程設計,工藝過程設計,生產調度,故障診斷等。也可以將神經網絡和模糊控制技術等先進的計算機智能方法應用于產品配方,生產調度等,實現制造過程智能化。而人工智能技術尤其適合于解決特別復雜和不確定的問題。但同樣顯然的是,要在企業制造的全過程中全部實現智能化,如果不是完全做不到的事情,至少也是在遙遠的將來。有人甚至提出這樣的問題,下個世 工業自動化 紀會實現智能自動化嗎?而如果只是在企業的某個局部緩解實現智能化,而又無法保證全局的優化,則這種智能化的意義是有限的。 從廣義概念上來理解,CIMS(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敏捷制造等都可以看作是智能自動化的例子。的確,除了制造過程本身可以實現智能化外,還可以逐步實現智能設計,智能管理等,再加上信息集成,全局優化,逐步提高系統的智能化水平,終建立智能制造系統。這可能是實現智能制造的一種可行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