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來塑料瓶行業一直處于魚龍混雜的復雜局面,競爭相當激烈.當今塑料瓶企業大部分是以承包業務進行加工生產求生存,使得塑料瓶產品附加值低,同質化嚴重,企業缺乏自主創新能力,產品缺乏專利保護容易被仿冒等一系列發展問題。
如今一些大型的國際企業已經開始尋求不完全依附塑料瓶生產企業自主生產的路子,在產品包裝研發設計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力求生產包裝一條線的發展規劃。這對于中國塑料瓶包裝行業無疑是巨大的挑戰,也是塑料瓶企業應該好好思考產品發展路子的動力。
在具有武術之鄉之稱的滄州,河北滄州中陽塑料瓶廠的凈化車間內一群普通的人正在制作一些塑料瓶 。但如果這些普通的人漫不經心地告訴你,這些產品國內市場上的占有率至少超過30%,你會有什么感覺?
1997年赫爾曼·西蒙在一本著名的書中給他們命名,這個群體才為人所知,它們的名稱就是這本書名—《隱形冠軍》。
在這部名著中,西蒙給這類公司的屬性做了如下歸納:
它們是中小型公司;控制著它們的產品市場,一般為全球市場的50%以上;它們的產品經常是“無形”的或“不被人們所知”;擁有引人注目的生存記錄;均是地地道道的全球競爭斗士;大多數都是家庭擁有的私營公司;都是成功的公司,但卻不是奇跡般的公司……
這樣的公司在中國當然存在,而且當然在西蒙為它們命名前就存在。它們是名副其實的隱形冠軍,甚至比國外的同行更為隱形。
赫爾曼·西蒙在《隱形冠軍》一書中總結道:這些小企業并非是“小型”的大企業,他們在戰略目標、市場定位、全球市場、客戶、創新、競爭、合作伙伴、團隊精神、管理層等眾多方面都由獨特之處。同樣,與中國的隱形冠軍接觸,能夠很直觀地感受到它們至少在以下三個方面與常見的公司形態不同:
訂單,訂單,還是訂單。當一些大企業在為訂單大打出手時,這些隱形冠軍公司正在為接不過來的訂單困擾。隱形冠軍們都存在訂單太多、生產能力跟不上的現象,其直接表現就是工人勞動時間延長。是訂單讓隱形冠軍大興土木嗎?是,也不全是。
令這些隱形冠軍企業老板大興土木的,還有他們的野心:必須盡早成為行業標準制定者,起碼,也要成為準制定者。
隱形冠軍提醒人們,在海爾、聯想、萬向等中國大公司榜樣之外,還有一種小公司榜樣。由于所處行業的不顯著,以及在行業分工中的隱蔽性,他們的規模要小得多;過分的低調,也使他們不太為外界所知。不過,這些公司的某些方面,如對質量近乎偏執的完美追求,如對行業的精準判斷,如行動的敏捷,可能是大公司所無法比擬,甚至忘塵莫及的。
這是一小群讓世界同行見面時行脫帽禮的公司。太年輕、太多的不規范、太多的誘惑、太多的不確定,使中國的隱形冠軍的定力,毅力,眼力都有很多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