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暢)近日,一系列的網絡造謠傳謠者相繼落網,自“秦火火”等人“熄火”之后,全國各地掀起了嚴打造謠傳謠的高潮。有數據顯示,截至8月29日,全國各地均在批捕“網絡造謠大V”:河南共批捕131人;山西刑拘49人,治安處罰29人,23人被批準逮捕;陜西22人被批捕,此外,上海、北京、江蘇、湖南、廣東等地均有人被批捕。目前,關于造謠者被批捕的消息仍在陸續見諸報端。
同樣的造謠傳謠現象普遍存在于塑化領域,如:所謂“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秘書長董金獅在節目中“揭露”國內部份保鮮膜企業亂用已被禁用的DEHA,和上游化工企業以DEHA更名為DOA銷售給保鮮膜企業,最后危害公眾健康;白酒中含有超標增塑劑等。
在這個網絡信息發達的時代里,一條信息能夠迅速的傳遞到世界各個角落,謠言的傳播速度非常驚人。如今隨著新媒體的發展,人們更加關注新聞的時效性,第一時間的信息往往能夠獲得人們較多的關注。當熱點事件發生時,真實信息往往供應不足,這會加速謠言的傳播。
對于白酒中含有超標增塑劑的問題,環球塑化記者日前采訪了中國增塑劑協會技術委員會主任、江南大學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博士生導師蔣平平教授,東莞市盟大塑化科技有限公司的高級工程師彭先彧。
蔣教授和彭工均認為,在生產白酒過程中,生產企業蓄意添加塑化劑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因為在白酒中摻入塑化劑對白酒的理化性質沒有任何幫助。蔣教授認為,造成白酒中塑化劑超標最有可能的原因有兩種:首先是在裝卸、儲運和生產等過程中使用pvc材質的管道或容器,導致PVC中的塑化劑遷移,從而使白酒中的塑化劑含量超標;其次是白酒中摻入的香精、香料中塑化劑超標。
彭工則認為,除了在裝卸、儲運和生產等過程中使用PVC材質的管道或容器,導致PVC中的塑化劑遷移,從而使白酒中的塑化劑含量超標外,白酒瓶蓋上的塑料膠片也有可能出現塑化劑遷移,但是這種可能性非常小。而且,即使按照發布出來某著名白酒企業的塑化劑含量來看,正常人每天要攝入750毫升的量才會達到慢性毒性的上限劑量。彭工開玩笑說:“如果一個人每天堅持喝了750毫升的白酒,然后被送醫院,那么,與其說是塑化劑問題,還不如說是酒精中毒。”所以,“白酒中塑化劑超標純屬商業性的造謠,不排除有些利益集團為了操縱白酒的股價而故意編造的謊言,從中謀取利益。”
隨著酒鬼酒及白酒行業塑化劑事件風波,蔣平平教授列舉了一些快速簡便的方法來檢測白酒中的塑化劑,像酶聯免疫法等方法,其原理是采用間接競爭ELISA方法,在酶標板微孔條上預包被偶聯抗原,樣本中的殘留物鄰苯二甲酸二丁酯和微孔條上預包被的偶聯抗原競爭鄰苯二甲酸二丁酯抗體,加入酶標二抗后,用TMB底物顯色,樣本吸光值與其所含殘留物鄰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含量成負相關,與標準曲線比較,再乘以其對應的稀釋倍數,即可得出樣本中鄰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殘留量,還有比較精確用儀器分析方法測定,如色-質聯用、液-質聯用等,但上述方法對于一些小的酒類生產企業并不具備這樣的測試儀器。
蔣平平教授告訴記者,綠色環保的非鄰苯二甲酸類的增塑劑有許多,如生物增塑劑、植物油基增塑劑、低分子量的聚酯增塑劑,在國內外都已開始工業化的應用?!董h球塑化》記者倡議,凡是接觸到人們日常生活的塑料用品,盡量使用綠色環保的增塑劑,為人們的日常健康生活保駕護航。
無論是白酒中增塑劑超標的問題,還是塑料保鮮膜含有禁用塑化劑,甚至是最近頻現報端的諸多造謠傳謠事件,都是不尊重事實的報道,謠言的傳播速度非常驚人。如今隨著新媒體的發展,人們更加關注新聞的時效性,第一時間的信息往往能夠獲得人們較多的關注。當熱點事件發生時,真實信息往往供應不足,這會加速謠言的傳播。 這就要求我們媒體在做新聞事件時,做到及時報道,讓新聞的時效性得以充分體現,同時,要深入探索,尊重新聞事件的真實性,做到實事求是,讓謠言不攻自破。
記者手記:在人人都是麥克風的時代,信息傳遞的速度驚人的快,尤其是官網和網絡大V的傳播功效更是強大。為了凈化網絡信息環境,筆者建議,官網和網絡大V能夠起到帶頭作用,傳播正能量,嚴禁“官謠”和“大謠”“謠翻”中國、“謠昏”公眾。只要全社會都行動起來,謠言就沒有生存的土壤和空間。同時,相關執法部門也要把握好打擊謠言和保證公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的平衡,必須嚴格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避免隨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