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利益的驅動下,加之我國商業環境使然,諸多企業開始一窩蜂轉戰聚氨酯產品。我國建筑保溫材料行業更大程度是受政策主導,而非市場主導,所以行業比較亂,除了低價惡性競爭外,行業產能過剩現象也日益凸顯。
據悉,自2013年12月3日公安部取消史上最嚴厲的建筑保溫材料標準“65號文”后,聚氨酯迎來再次發展契機。特別是,在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領域前景廣闊。《綠色建筑行動方案》顯示,“十二五”期間,我國將要完成北方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和節能改造4億平方米以上。
李建波介紹說:“板材企業一下子上馬了很多,不僅有此前做EPS、XPS等企業,還有很多酚醛生產線直接轉成聚氨酯生產線了,因為設備是通用的。”
朱長春指出,目前行業產能確實面臨過剩的情況,國內上馬聚氨酯生產線的約250條,但大型企業的開工率不足50%。
然而,韋華對行業產能過剩不以為然,他表示,產能過剩是指行業裝備投資水平比較低,不能完全滿足生產B1級產品的要求。真正高水平的裝備線比較少,所有產能都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
但他認為,從整個外保溫市場來看,產品參差不齊,市場極其不規范,亟待規范和引導。
朱長春坦言,目前協會正在積極推動企業自律。今年2月28日,由中國聚氨酯工業協會聯合行業龍頭企業發起了“中國聚氨酯保溫材料行業自律倡議書”,旨在防止假冒偽劣產品,促進聚氨酯產業的健康發展。
李建波進一步介紹說:“目前協會除了聯合企業自律外,還要開展推優工作,如在250家企業中挑選出25家或者再多幾家規范的、具有良好信譽的大企業,推薦給政府部門,希望政府部門和市場采信。針對企業做篩選時,在硬件和軟件實力上做量化,如必須通過大型模型火試驗、耐候性試驗、發泡劑檢測等。一旦進入推優名單,就要接受公眾和輿論的監督,發現不良行徑就除名,且登報公示,還將建立抽檢、舉報等機制,希望通過這些方式引導企業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