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在京召開的中國國際氮肥、甲醇大會上,中國石化聯合會常務副會長、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理事長李壽生指出:“在產能相對過剩的新時期,在經濟增長動力轉換的新階段,氮肥甲醇行業發展的國際、國內環境已發生重大變化,并呈現出一系列新的常態化趨勢和特征,行業轉型升級面臨新的形勢。”
另外,李壽生強調了氮肥甲醇行業的“新常態”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行業增長由高速向中速轉變。營業收入、利潤、固定資產投資等主要經濟指標的增速將告別兩位數。今年以來,尿素企業開工率一直維持在 71%~74%的較低水平,價格連續下跌,大部分企業在成本線以下運行,停車減產增多。1~4月,氮肥行業凈虧損17.8億元,虧損企業虧損額42.2億元。5月份尿素平均出廠價跌破1500元/噸,個別地區跌破1400元/噸,是近十年來的最低點。
二是企業的要素成本剛性上升。隨著人口結構變化、資源價格改革和金融市場加快開放,國內要素成本持續上漲。同時,以美國頁巖氣革命為代表的國際油氣資源開發取得重大突破,美國尿素、甲醇生產成本僅為中國的60%左右,而在擁有豐富廉價油氣資源的中東地區,尿素、甲醇生產成本約為中國的40%左右。資源要素帶來的成本壓力將對中國氮肥、甲醇行業長遠發展構成巨大挑戰。
三是創新驅動將成為未來發展的主要動力。多年來,中國氮肥、甲醇行業重引進、輕吸收,重模仿、輕創新,許多關鍵技術裝備依賴進口,導致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在產能過剩的形勢下,加快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是全行業一項十分緊迫、十分重要的戰略任務。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來。大部分企業沒有制定以創新為導向的發展戰略,特別是與跨國公司相比,企業內部還沒有形成全方位、多層次、高效率、與客戶需求緊密相連的創新組織架構。這就導致中國氮肥甲醇行業僅能以大宗通用型產品為主,高技術產品、差異化產品短缺,企業間同質化競爭激烈。在產能嚴重過剩、要素成本剛性上升、市場體制更加完善的情況下,企業獲得競爭優勢主要依靠技術和效率,而不是規模和數量。因此,創新正在成為行業發展的主要動力,“新常態”已經對企業加強技術創新形成了強烈的倒逼機制。
四是政府宏觀調控更加尊重市場規律。今年以來,政府面對持續加大的經濟下行壓力,并沒有出臺大規模經濟刺激政策,而是實行了一系列“預調、微調”政策,強調宏觀調控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強調市場的決定性作用,通過深化改革釋放市場活力,為企業發展創造了更加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政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