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一詞一出現,就有法國社會評論家及文學評論家羅蘭·巴特,這樣評價過它:“塑料顯露最多的是空洞平板的聲響,它的噪音就是它的毀滅,它的色彩也一樣,它只能保留最平庸無奇的化學外貌。”在很多人眼中,對于塑料的認識和羅蘭·巴特不謀而合。鮮有人知的是,在被貼上低廉的標簽之前,塑料也曾有過被人“仰視”的過往。
塑料的誕生是一次意外。19世紀50年代,英國攝影愛好者亞歷山大·帕克斯,在使用“膠棉”制作膠片的過程中,試著將膠棉與樟腦混合。使他驚奇的是,兩 者混合后產生了一種可彎曲的硬材料。帕克斯將其命名為“帕克辛”,那便是最早的塑料。帕克斯用“帕克辛”制作出了各類物品:梳子、筆、紐扣和珠寶飾品。
在那之后,其他人也開始挖掘塑料的用途。臺球運動剛誕生時,人們用象牙制作臺球,僅英國制作臺球每年就需要上萬頭大象,而且成品還要經過精挑細選,因此 價格非常昂貴。1868年,美國人約翰·韋斯利·海亞特偶然發現,塑料可以代替象牙制作臺球。他用硝化纖維素、樟腦、酒精等化工原料混合制成的臺球,大大 降低了成本。海亞特將其命名為“賽璐珞”,意為假象牙。他也被后人稱作“美國塑料工業之父”。
塑料
賽璐珞的誕生,讓人們進一步認識到,幾乎家庭里的所有用品都可以由某種塑料制造出來。而藝術家們還曾經將塑料作為制造人造寶石的材料。早期的Art Deco藝術家就曾經把它和寶石、鉑金或人造水晶一起用在首飾設計上。
不過,那些藝術家和設計者們似乎并不在乎,塑料似乎激發了他們的創作靈感。充滿想象力的意大利人,很早就把塑料用到家具設計上。他們用簡單的材料就完成了藝術的加工,廉價的塑料經過設計,也變得奪目起來。
上世紀30年代,尼龍纖維品的誕生讓人們重新認識了塑料,也讓其應用范圍更加廣泛。輪、軸承、醫用縫合線、降落傘和帳篷等,都離不開尼龍的身影。尼龍合成成功,有力地證明了高分子的存在,而發現者施陶丁格也因此在1953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上世紀60年代以后,飛利浦、索尼、布勞恩這些大公司經常把一些“優良設計”的典范放置在黑色的塑料方盒子之中,外觀細節減少到最低限度。而在這之前像 電視音響等電器一直是沿襲木制家具的風格。這種“無名性”的理性設計從那時起改變了許多家用電器產品的形式,它的影響一直延續到現在,依然風靡。
真正令塑料變得普通的是隨著量產擴大,塑料從 “奢侈品”成為了人人可用的大眾消費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