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壓成型
模壓成型屬于較早的發泡工藝類型,所以對模壓發泡并沒有規范的縮寫命名。直到近年來聚丙烯模壓發泡材料涌現出來后,被冠以“M”,定義為“MPP”。
近年來涌現出MPP,幾乎是我國獨創的一種發泡PP。其制造工藝是以壓機做為發泡的關鍵設備,原理上與傳統的模壓發泡沒有本質的不同,關鍵的區別在于發泡劑不是傳統的AC化學發泡劑,而是采用超臨界CO2,因而發泡倍率可以高達20多倍,且非常環保。具體的制造方法是,先采用混煉、壓延、擠出等各類加工工藝將PP制成不同厚度的薄板,然后將這些薄板剪裁好放置在大型壓機中的模具中,合上模具。加熱壓機的上下模板,將PP板材的溫度上升至PP的熔點附近,與此同時從不同方位向模具中注入超臨界CO2,在充分浸漬PP板材后,將PP板材的溫度降至適于發泡的溫度,迅速釋放壓機的壓力,讓PP板材充分發泡并降溫,即得到MPP發泡板材。
MPP產品的制造以及制品的優點在于:在固體形態下浸漬;對PP熔體強度要求較低;發泡過程易于控制;產品泡孔精細、均勻;材料力學性能優秀;超臨界CO2較為環保且不會燃燒。但不足點也是比較明確的,如:浸漬速度慢;必須經歷制成薄板的預加工工藝過程;受聚丙烯結晶度的影響很大;靠壓機進行生產,不僅不連續,且效率較低,難以大規模工業化;應用領域不十分明確;在發泡PP中屬于制造成本較高的工藝。
二、可發性珠粒模塑成型
可發性珠粒模塑成型工藝,即在高壓釜中,在一定時間內,通過高壓將物理發泡劑在預定溫度下浸漬進入基體樹脂的細小粒料之中,然后冷卻體系溫度至室溫,即得到可發性珠粒。使用時,先在一定的發泡溫度下,利用水蒸氣或熱空氣使可發性珠粒預發泡一下,得到綠豆大小預發泡的可發性珠粒。在制備制品時,將預發泡的可發性珠粒放入模具中加熱、減壓,使預發泡的可發性塑料珠粒進一步膨脹并相融合,形成預定形狀的發泡材料,即稱為可發性珠粒模塑成型。由于都是采用物理發泡劑,因而發泡倍率較大。
三、擠出發泡成型
將塑料與發泡劑(物理或化學)分別加入擠出機的不同位置,高壓下在擠出機中熔融形成均勻的溶液,然后在口模處突然泄壓、發泡、冷卻,制成板材、片材甚至管材等。在擠出發泡過程中,發泡劑在高壓狀況下必須與塑料形成均勻的溶液,并在口模處瞬間泄壓、發泡、冷卻、形成發泡材料,不可能借助固相或者結晶的約束力,故而對塑料的熔體強度要求很高,特別需要熔體在拉伸過程中具有較強的應變硬化的性能,因此發泡難度較大。
四、注塑發泡成型
注塑發泡材料是發展相對較晚的一種發泡材料,主要因為傳統注塑工藝與發泡必備條件之間存在矛盾。當今的注塑發泡材料僅限于發泡倍率很低的制品,甚至于發泡并非是主要目的,而僅僅為了減小注塑制品的收縮率與變形,特別是在托盤,支架等大型制品的注塑中。
聚賽龍公司通過配方的優化設計、精準的加工工藝、特殊的螺桿組合及配混工藝研制的可微發泡改性PA6區別于普通可微發泡改性PA材,使其在高表面要求、發泡效率及穩定性上具備優勢,使其能夠滿足大型微發泡汽車注塑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