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在山東鄒城郊區1000畝花生大田,使用可完全生物降解聚羥基烷酸酯材料(PHA)的最后一垅地膜鋪完。技術人員介紹,由深圳市意可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這種新型生物降解薄膜,在正常使用時不會分解,而作物收割后也不必人工回收,在土壤和堆肥條件下3~6個月內即可生物分解完全。這種新型的生物降解薄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決我國的農用薄膜“白色污染”問題。
專家指出,該項技術突破了PHA產業化中規模生產的高成本與產品性能單一的技術瓶頸,實現了產品低成本、性能多樣化、生產連續穩定性的目標。該PHA生產的發酵工藝達國際先進水平,提取工藝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據介紹,應用該技術可制備出適合產業化的穩定、高效的菌株,提高碳源的轉化率,并通過構造不同的基因組合,控制不同的碳源比,生產出具有不同性能的PHA共聚物,從而解決了產品性能單一的問題。同時,濕法一步提取法的應用,大大降低了提取成本,提高了產品純度。使用共混改性技術,提高了PHA的熱穩定性和加工性能,解決了PHA材料加工區間窄、熱穩定性差等缺陷,實現了PHA材料在多個領域的加工應用。
以可再生的農業產品或農用廢棄物為原材料,生產可降解的聚合物產品,已成為全球塑料行業的發展趨勢。
意可曼于2005年開始研究以農產品為原料生產PHA的技術,并應用工業基因工程技術(IGE),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新工藝路線:直接在微生物體內合成生物高分子材料,使PHA材料與聚丙烯類似,具有生物兼容性、可降解性和壓電性,并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和注塑、擠片、吹塑、拉絲、模壓等加工性能。
目前,意可曼公司已在鄒城市產業園建成年產5000噸的生產線,成為我國首家實現PHA產業化的企業。該公司年產7.5萬噸PHA項目也已在鄒城市啟動,預計2013年建成投運,到2015年將實現年產PHA粉料7.5萬噸、改性顆粒30萬噸,年產值100億元,從而成為全球最大的PHA產業基地,使我國PHA技術和產業化達到國際領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