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記者在李先生家中看到,這套人造革沙發掉皮。李先生說,2011年4月,他從柳南區旺城家具店花13000元買了這套大型“精品真皮沙發”,購買時,女店員稱這套沙發全部采用進口牛皮,還是牛頭層皮制作,制作精良等。他買回來后不到一年就發現,沙發皮面脫落,店家曾派人修補一次,依然脫落嚴重。最近,他翻起沙發查看發現,這套所謂的“精品真皮沙發”的座位前部分和后背都是PVC人造革。
“為了讓85歲的老母親晚年幸福,看電視舒服些,才下了決心花1萬多元買一套精品沙發,沒想到買來的是人造革和劣質皮做的沙發。每天看著1萬多元買來這么一件破爛貨,真看不下去,真是窩火。”李先生無奈地表示。
旺城家具店的章老板說,這套沙發確實是“真皮沙發”,在非接觸面,像靠背和側面,真皮沙發也會使用一些人造革,這是“行業潛規則”。李先生也沒有證據證明銷售人員說過“全是牛皮”那些話,沙發皮面脫落可能與消費者使用不當有關,其他人買了同一款沙發,用了三四年也沒出現這樣的問題。
新買不久的人造革沙發掉皮
李先生認為,商家是在狡辯、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如果真皮沙發使用了人造革,商家就要盡到告知的義務,但商家刻意隱瞞誤導消費者,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平時他都是正常使用沙發,如果連坐沙發都會脫皮,說明沙發質量有問題,他提出了兩套解決方案:退貨或商家幫沙發另外換一層皮。
章老板表示難以接受,如果要給沙發換皮,消費者要分擔部分維修費用。李先生說,消費者本身沒有錯,沙發皮面脫落,商家不應推脫維修責任。
記者從市工商部門了解到,家具消費投訴的涉及面廣,如貨不對版、甲醛超標氣味難聞、購物返券陷阱、商家不按時送貨、不履行約定兌現保修承諾等,其中,有些商家玩“真皮”“紅木”“實木”等概念,容易引發貨不對版的相關投訴和糾紛。
近年來,市面上各種家具品牌不斷增多,問題隨之而來,讓消費者選擇時看花了眼,部分小型家具廠為把“雜木”傍“紅木”,在給木材取名時,用“紅檀”“非洲黃花梨”“非洲紫檀”等名稱,看起來與紅木商品材名稱相近,木材材質也和紅木相近,消費者如果缺乏專業知識很難辨認。
工商人員介紹,家具方面目前還沒有統一“三包”標準,這類消費投訴處理起來也比較棘手。消費者在購買家具時,要盡量選擇較大的賣場和較知名的品牌,索要產品的甲醛含量檢測證書,若聞到怪味最好不要購買。
同時要了解生產廠家的家具名稱、材質、規格、型號,不要光聽商家口頭吹得天花亂墜,被“真皮”“紅木”“實木”各種概念所迷惑,要有明確的書面合同,約定雙方的權責利,并保存好使用說明書和發票,以便在產生糾紛時使用。
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糾紛時,可以通過以下5條途徑解決:與經營者協商和解;請求消費者組織調解;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記者走訪我市一些家具店了解到,真皮沙發和全皮沙發在概念上是有區別的,一些真皮沙發多為半皮沙發,如果售貨人員不提醒,大多消費者并不知情。據介紹,根據國家有關標準,包覆面料為天然動物皮革包覆的沙發主要為全皮革沙發、主要部位皮革沙發(半皮沙發)兩種。其中,全皮革沙發是指除沙發座底部外,外表全部使用天然動物皮革包覆的沙發。主要部位皮革沙發指沙發座面、背靠前面、靠背上沿面和扶手內側面和扶手上沿面,均使用天然動物皮革包覆的沙發。
柳南區鵝山工商所組織雙方進行了多次調解。工商人員調解時指出,商家沒有告知消費者真皮沙發使用了人造革,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目前來講,消費者大多為口頭陳述,沒有具體的證據證明商家存在明顯過錯,調解中,雙方未達成一致意見。
工商人員介紹,這套沙發確實存在皮面脫落現象,商家需要承擔一定的責任;由于在維修和退貨的費用上,雙方存在較大分歧,工商部門還在對這起投訴進一步調解。
根據“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在類似的投訴中,消費者需到質檢部門檢測后,證實商品質量確實存在質量問題,才會掌握主動地位,價格不菲的“檢測費”讓消費者進退兩難。李先生表示,他會通過多種渠道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將消費維權進行到底。